我市探索“五金+低空”融合发展新路径

2025年08月27日

低空经济点燃永康制造新引擎

8月22日,以“低空经济赋能‘五金之都’”为主题的永康市低空经济协同创新对接会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电动工具、门业、杯业等近50家企业代表参与,共探低空经济与五金制造融合新路径。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省长三角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青岛蟒龙防务科技有限公司及西安交通大学的专家学者,结合各自专业领域的知识,聚焦低空运行的数字化管理、无人机应用场景拓展、制造降本与产业链协同等关键议题,为永康传统五金制造迈向低空经济新赛道提供前瞻思路与实践支撑。

主题分享

全力构建低空智慧运行的“浙江模式”

徐文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

低空经济自2024年正式进入元年,不仅在市场体量和产业能级上迎来爆发式增长,更在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双重推动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坚持以安全为先导,确保低空经济稳定、有序推进。而浙江省则以场景为驱动,切实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落地。

浙江在低空经济运行管理方面的两大突破令人特别关注。其一,是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构建全国首个全省域数字化低空运行管控平台。这不仅将大幅提升空域使用效率,还可以为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同运行提供坚实技术保障,推动浙江省低空飞行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二,浙江正重点推进专业化无人机及其应用场景建设。以消防、应急为主导,公安为重要应用方向,我们正在多个垂直领域开展深度探索。无人机的专业化、规模化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公共安全与应急响应能力,还将赋能第一、第二乃至第三产业,实现全产业链能级跃升,为浙江省万亿级低空经济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从背景意义来看,低空经济不仅是交通方式的革新,还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技术体系方面,我们依托“空地一体”的监管与服务架构,融合通信、导航、遥感、人工智能等多项关键技术,构建智慧低空管理的“浙江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浙江正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运行管理经验,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总而言之,我省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前瞻布局与务实推进,既体现了“数字浙江”的建设成果,又彰显了我们以应用带动产业、以智慧保障安全的创新发展路径。未来,我们将继续强化技术攻关与场景拓展,全力打造浙江低空经济新名片。

低空经济一体化架构与万亿级生态展望

曹洺(浙江省长三角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所所长)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已正式写入国家战略,政策推动力度不断加大。浙江省作为低空经济引领示范省,杭州更以“中国飞谷”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低空数字化运行服务平台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

在技术层面,我们提出了“低空一体三网”架构,包括“天网”“地网”和“人网”,实现空域管理、地面服务与人员培训的协同联动。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四层应用结构:低空应用层、数字空间层、低空信息网和低空管理层,涵盖从感知、通信、导航到空域数字化管理的全链条能力。

核心的“低空大模型”由三层组成:应用层包括无人机、机场等实体;业务大模型层集成气象、机械、安全、调度等多项模型;底层依托数据中心、算力、AI和低空智慧大脑提供支撑。这一系统实现了从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到决策支持的全流程智能化,尤其在实时数据处理、AI算法应用、图像识别与故障预测等方面表现突出。

我们还推动“五个一体化”管理理念,涵盖空域、飞行、地面、人员与服务,并通过“三大中心”——管控中心、飞控中心与作业中心——实现战略、战术与执行层的协同管理。技术上,我们融合“北斗+5G+量子遥感”,构建“全域感知”系统,支持多模导航、实时通讯、高精度环境建模与智能协同。

在应用场景方面,低空经济已在物流配送、道路巡检、自然资源监控、城市立体交通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预计到2035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将达3.5万亿元,无人机数量超2600万架,驾驶员需求约300万人,对GDP的拉动效应十分显著。

我认为,永康五金产业要抢抓机遇,凭借制造优势,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从中分到一杯羹。

推动永康制造与无人机产业深度融合

陈标锋(青岛蟒龙防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连续两年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产业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人机作为低空产业的主要产品,其发展趋势日益清晰——朝着低成本、模块化、智能化、电动化的方向不断演进。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技术迭代,更深刻影响了产业链的重构与升级。

低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在安全的基础上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无人机产品的低成本化,已成为推动整个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和降低无人机的制造成本,是每一个从业企业必须面对的核心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我特别关注到永康这座城市的产业优势。永康拥有深厚的五金制造产业基础,产业配套成熟、供应链完整,尤其在精密制造、模具开发、零部件生产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其产业链与无人机产业链高度重合。我们可以通过永康五金产业的转型融合,推动无人机结构件、动力系统、零部件等关键环节的本地化生产,从而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我认为,永康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培育和扶持一批本地企业向低空经济领域转型,推动传统五金制造与无人机产业深度融合。从小切口入手,做成大产业,逐步构建起一条专门服务于低空经济的特色产业链。这不仅能够帮助永康抢占低空经济制造高地,还能为我国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我相信,只要找准定位、聚焦优势、协同创新,永康完全有能力在低空经济这一万亿级赛道中,抓住大的产业机会,实现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的华丽转身。

发展低空经济带动五金产业链集聚发展

危渊(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学院与低空监管研究院博士)

低空经济不仅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而要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系统、高效的低空监管体系作为支撑。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近年来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为低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响应,出台配套措施,推动产学研用协同。

从市场规模来看,低空经济涵盖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多个领域,市场潜力巨大。但必须清醒认识到,行业目前仍存在诸多痛点,如空域使用效率不高、飞行安全风险突出、法规标准尚未健全、监管技术手段滞后等,这些都制约着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在核心能力方面,高校作为研发主体,应持续加强在飞行控制、通信导航、避障识别、监管平台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只有技术不断成熟,才能为监管提供有力支撑。而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分别扮演好政策主体与应用推广主体的角色,共同构建“技术—政策—市场”良性互动的发展生态。

在产业应用方面,我特别看好像永康这样具有雄厚制造业基础的区域。它们能够快速实现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转化,形成制造优势,进而带动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未来,永康有望成为浙江省内低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甚至在全国范围形成示范效应。

总而言之,低空监管不仅是保障低空经济安全发展的底线,更是推动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只有通过技术、政策与市场三方面的协同推进,才能真正释放低空经济的巨大潜力。

(摘自 永康日报 记者 程明星)

主办单位:
浙江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
电话:0579-87071587
地址:浙江省永康市五金北路277号
Copyright ©2023 www.ykinde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