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厂片区整体改造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五金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时
本报讯(融媒记者 郑旭华) 7月8日,记者从市五金产业转型升级指挥部办公室获悉,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了第二批共18个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典型案例,陶瓷厂片区整体改造案例入选,成为金华唯一入选的案例。
据了解,原陶瓷厂建于上世纪80年代。该区块土地权属复杂,存在布局松散不合理、安全隐患严重、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亩均税收不足1万元,属于典型低效用地。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低效用地整治“3+2”模式,全力打好低效用地整治攻坚战。针对陶瓷厂片区存在的土地利用碎片化、空间利用效率低、消防安全隐患大、产业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我市创新采用“政企村联动”模式,即国企牵头,民企和村集体共同参与,通过“统一规划、收置联动、科产联建、产权重构、村企共富”的方式对陶瓷厂片区实施整体改造,打造集智能、高效、创新、生态于一体的现代五金产业服务综合体。
记者在现代五金产业服务综合体内看到,施工人员正忙着进行室内装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代五金产业服务综合体依托永康五金产业基础,围绕科技强基、产业强链、渠道强企,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平台,吸引了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储能和动力电池平台与金属产业研发平台、上海支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引项目、浙江莱斯特真空装备有限公司等12个项目进驻。接下来,综合体内还将建设高层次人才科创园,更好地牵引高层次人才、新兴产业项目落地永康。
值得一提的是,中兴五金智慧产业园改造项目近日入选浙江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第一批)。中兴五金智慧产业园改造项目采用“政企联动+自主改造”模式,以“管理创新、生活创新、生态创新”三位一体为特色,打造集技术研发、生产加工、生活配套、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综合性电动工具现代五金产业社区。
改造后的园区由工业厂房、电商运营中心、电商仓储基地组成的产业空间,人才公寓、湖滨商业街区组成的配套空间,以及婺剧公园、桐塘水库等组成的休闲空间三大功能区构成,将成为我市首个多资源组合利用,集产业、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新型社区。
改造后的园区容积率将从0.7提升至4.95,预计可容纳约500家企业,实现生产空间高密度组织、工业用地高强度开发,建成后预计招引落地10亿元项目1个,培育规上企业50家以上,总产值达80亿元以上,实现集技术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推广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为我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城融合、产业要素集聚增添了新动力。
市五金产业转型升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陶瓷厂片区和中兴五金智慧产业园两个项目充分挖掘存量用地潜能,提升土地效能,助推产业升级,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提供“永康经验”。接下来,我市将以此次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为契机,将低效用地再开发作为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难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为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贡献更多力量。
(摘自 永康日报)